NPC副手德力西集团董事长:建议央行等国家部委支持温州金改升级为“示范区”
(http://www.de-ele.com)
财联社讯(杭报记者虫火谷)作为一家涉足制造业38年的企业,德力西 Group在创始人胡成中的带领下,从一个只有5万元资金、8名员工的热继电器车间,成长为国内领先的低压电器企业,拥有五大生产基地,产品和服务支持网络覆盖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德力西集团在聚焦智能电气主业的同时,还紧跟国家战略,积极布局军工、交通、精密制造、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拓展军工电子、智能弹药、半导体、锂电池精密切割模具及结构件、污水处理等业务。借助资本运作,德力西拥有两家a股公司:赣华科技(000576。SH)和德信交通(603032。嘘)。
其2021年工业板块中:德力西电气业务增长超过20%,位居同行业前列;德信交通收购东莞智宏精密后,预计2021年总营收是上一年的5倍以上;甘肃化工的工业和军工业务稳步增长,转型后的军工属性日益凸显;环保板块以污水处理业务为主,日处理能力超过22万吨。
胡成中、NPC副手德力西集团董事长:建议央行等国家部委支持温州金改升级为“示范区”
2022年两会前夕,全国人大代表、德力西 Group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带来了一份议案和八点建议,内容涉及《环境保护法》修订、科研人才拓荒、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打击知识产权侵权、关爱安全团队等。
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先行者和风向标,温州一直以经济发达、民间金融活跃为特色。作为温州知名企业家,胡成中一直关注温州经济发展,是“温州模式”的代表企业家。
本世纪初,由于民间金融借贷缺乏有效监管和制度保障,温州部分中小企业资金链一度断裂,影响经济社会稳定。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2年温州获批全国首个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大力开展企业金融风险处置、规范民间融资管理制度、建立地方金融监管机制、修复受损金融体系和信用环境等工作。从而进一步推动改革重点从“救火式”风险处置向“防火式”处置机制转变,从“全面改革”向建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长效机制的“精准改革”转变。
近年来,温州金融指标呈现“六升两降”:一是存贷款市场和资本市场“双升”。存款规模持续增长,突破万亿。2021年12月末,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6535.5亿元和15825.2亿元,是金改前的两倍多;市场“迎头赶上”。2021年12月底,上市公司49家,是金改前的5.4倍。2020年,9家公司爆发式上市。二是民营经济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双增”。2021年12月末,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6666.7亿元和6445.1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是金改前的2.5倍,2016年后民营经济贷款快速增长。第三,企业风险系数和融资成本“双下降”。出现风险的企业数量比高峰时减少近一半,不良贷款率(0.6%)比高峰时下降4.09个百分点;企业融资成本持续下降。2021年12月,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87%)较2015年录得的高位下降2.13个百分点,企业金融发展环境明显改善。第四,金融业增加值和贡献率“双增”。2021年,温州实现金融业增加值544.06亿元,占GDP比重7.17%,占服务业比重12.86%,分别比2014年低点增加356.26亿元、2.81个百分点和4.15个百分点。
2021年,央行等五部委和第三方评估小组一致肯定并高度评价温州第一轮金融改革成果,认为温州金融改革主要任务已圆满完成,达到甚至超过改革预期总体目标,有能力、有条件进一步深化改革,向更高阶段发展。
胡成中建议,在国家加快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浙江大力创建共同富裕示范区、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之际,央行等国家部委应支持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升级为“示范区”。力争在金融支持发展新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实体经济、促进共同富裕、改善信用环境、支持开放发展、地方金融监管、重大风险防范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通过五年努力,推动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更加顺畅,海外侨胞金融服务更加便利,产业发展结构更加优化,共同富裕典型更加突出,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更加有力。探索构建更加符合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适应“双循环”发展格局的现代金融体系,打造区域金融改革示范样板,可为全省乃至全国其他地区金融改革提供借鉴。
为支持温州创建“示范区”,胡成中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推进:
一、完善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助力“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通过创新融资机制,探索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一是深化信息采集和融资对接模式创新机制,将温州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打造成为国内影响力较强的区域性金融基础设施,争取地方征信牌照获批。二是深化融资期限管理创新机制,发展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客户群体的“合伙人金融”体系。第三,深化融资增信模式创新机制,建立涵盖就业、亩产、环保、低碳等指标的政府融资增信评价机制,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更加精准的政府增信支持。
二是优化和便利侨资金融服务体系,助力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以营造华商华侨投资洼地为目标,在贸易金融便利化、促进侨资“双循环”上做文章。一方面,探索个人汇款结算便利化试点、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等境外贸易金融便利化措施,开展本外币一体化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研究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电子商务综试区、综合保税区等改革试点的金融支持政策和配套监管政策创新。另一方面,打造全球温商华侨资产管理中心,争取设立华侨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争取开展QFLP试点。加强海内外产业资本协调,借助侨资拥有的资本、渠道、网络,推动产业“双循环”。
第三,完善支持产业发展、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聚焦供应链、科创企业、数字金融、绿色产业,用金融的力量推动经济高效转型。一是完善促进产业协同发展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促进核心借贷能力在链条上的传递,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设立财务公司。二是完善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加大对中国眼谷、瓯江实验室、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平台的金融支持,推进科技产权证券化融资常态化,引导和支持优质科技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大力发展数字金融和金融科技,提高金融发展的科技含量和数字化服务水平。三是完善绿色金融服务实现“双碳”目标,培育绿色金融体系,搭建“碳信用”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碳汇金融产品创新,探索建设乐清碳普惠市场,探索构建多场景绿色保险产品体系。
第四,探索农村振兴的金融服务体系,帮助走向共同富裕。以破解“三大差距”为重点,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一是构建山区县金融服务机制,强化“一县一策”金融支持,打造“一县一品”区域金融服务示范品牌,促进缩小区域差距。二是构建支持“三位一体”的金融服务机制,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村集体收入来源。第三,探索适合农村家庭的财富管理方式,促进农村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增加财产性收入,缩小收入差距。
第五,构建现代金融治理体系,帮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通过风险预警和信用体系建设“双轮驱动”,构建全流程现代金融治理体系。一是依托温州“金融大脑”,深化金融风险数字化治理,完善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预警防范机制,全面实现地方金融风险防控。深化民间融资规范发展,推动“温州指数”覆盖全省。二是深化“白名单”分类救助、企业预重组、破产重整、企业信用修复、联合授信等制度,构建更加完善的政府与医院联动机制,努力探索开展个体破产试点,实现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处置的全周期、系统化运行。三是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拓宽公共信用产品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持续开展金融领域失信专项治理行动,不断优化信用环境。